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会山艺术馆

    李会山,46年生,64年入伍从事美术专业工作,60年代创作的油画、水粉、木刻、宣传画已多在军地报刊发表,曾与原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山东美协主席、中国著名油画家杨松林先生共担创作,70年代回地方与著名国画家乍启典共担画任。06年创作10长卷《百犬争春》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头条新闻报道。07年应文艺出版社约与董晨生、文怀沙先生合著《京剧赏咏诗书画》一书。传略入编《1900-2000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美术家大词典》《世界名人大词典》等词书。08年创作的《盛世梨园迎奥运》由奥委会收藏,并应和平统一促进会约创作高95厘米22长卷《盛世梨园庆奥运》。作品多由国家领导人收藏。他笔简神完,讲求立意,特别是京剧人物中那酣畅的墨法,概括的形神,瞬间的刻画实为独到,给人以浑然天成,若有神动之感。他画京剧人物再现的是表演中那难以被观众看清认识的国粹那瞬间美与对演员功力现。现任中国紫光阁国礼中心签约画家、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艺术总监、清新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

造型优美   气韵生动

——谈李会山的京剧人物画

王庆新

    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吸引了众多中国画家来表现它。这不难理解:京剧和中国画都是传统艺术,两者的美学意趣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用中国画来表现京剧,自然和谐,如鱼得水。

我欣赏过不少名家的京剧人物画,如关良、林风眠、叶浅予、董辰生、李文培、韩羽、马得、施昌秀等。只是很遗憾,过去对省内京剧人物画作者了解不多。现在这种遗憾得到了弥补:我认识了滨州市的李会山,欣赏了李会山的京剧人物画。作为外行,我本不该妄加评论,只是看过之后,感觉确实不错,忍不住要谈点印象。

    总的来说,我以为李会山的京剧人物画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造型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然则神自形来,形为神先。没有形,神又从何谈起?因此,掌握造型规律,提升造型能力,是一个优秀画家必备的基本功。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幅幅画面转瞬即失,从中择取什么样的画面作为人物造型的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会山总能敏锐地捕捉最能体现戏剧情节和人物风貌的瞬间形象,将其定格于翰墨丹青之中,化为永恒凝固之美,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比如他的《追韩信》,摄取萧何、韩信在不同时空纵马疾驰的身影,置于同一画面,一个年老气衰但心急如焚,难免步履踉跄;一个几经屈辱仍心高气傲,不失身手矫健。看了这幅画,让人觉得这出戏的情节,这两个角色的表演,也就这些了,有一种一览无余的快感。同样概括凝练的还有他的《李陵碑》,整个画面仅有杨令公一个人。只见他身体微微前倾,左手捋须,右手拖(而不是举)刀,透过悲怆的脸色和忧愤的目光,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英雄末路的无奈和悲壮。

    注重人物造型不是对舞台角色的机械摹写,而是要画家在细心揣摩、深刻理解角色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积极融进个人的、社会的审美意识进行再创作,才能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灵动、栩栩如生的人物。李会山做到了这一点。以他的《洛神》为例,画面上描绘的是洛神馆驿托梦、约情人曹植洛川相会的情景。乍看上去,画中的洛神较之舞台上的洛神似乎少了些端庄,多了些妩媚。仔细想想,这正是李会山匠心独运之处。不妨说,端庄是洛神这个人物在众人眼中的常态。然则今夕何夕?今夕是在夜深人静的馆驿,今夕是她独自面对暗恋已久、分离已久的情人,心中该有多少柔情蜜意!此时此地的她,减几分端庄,增几分妩媚,岂不在情理之中?再看他的《赤桑镇》,呈现在画面上的,不是通常留在人们脑际的大义凛然、铁面无私的包拯形象,而是俯首敛眉、双膝跪倒在嫂娘面前请求理解、请求宽恕的包拯形象。无人能说,如此画法就贬低了这位受人尊崇的“包青天”;你只能说,这般描绘突出展现了包拯诸多美德的另一侧面,在他耀眼的光环上又添加了一道人性的光辉,让人看了倍受感动。李会山就是这样拓展、丰富了他笔下京剧人物形象的内涵,使他的京剧人物画好看、耐看,值得咀嚼回味。

       2006.8.


李会山作品

 

 



TAG: 李会山 艺术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