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张凡凡《倡导清新生活方式》文章发表于《民主》杂志

清新清新一词中,本就有出新的意思,与组合后出新、新颖的意思就成了这个词的核心意思;即便如此,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定,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当然,如果将这个词组合顺序颠倒一下,变为新清,那么核心意思就是,而这个意思似乎没有表达的必要性;所以,有清新而没有新清相对于而言的,虽然人们求变求新的态度很强烈,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但客观上讲,并非所有的都是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所以必须对进行一定的限定。这清新就是一种好的,一种纯净的、脱俗的。可见,清新一词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能够很好地概括这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当然,这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诗学的领域。它还应当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引导作用。这就是说,文学艺术要清新,生活要清新,文化也要清新,文化生活也要清新。清新是健康文化的一个基本品格。

如果说一般的生活往往指的是物质的生活的话,那么,文化生活就指的是精神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的创造。文化既超出生活、高于生活,但又融入生活、引导生活。文化对于生活的引导作用无处不在。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则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清新成为整个文化生活的价值指向和品格追求。清新的文化生活旨在对于现实的文化生活的一种超越、从而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旨趣和精神境界。我们固然生活在现实、现世,固然离不开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但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满足并不能让我们的欲望止步。于是,一些人追求奢靡的生活,就是用更多的物质来满足其更大的生活欲望;另有一些人追求精神的满足,探索精神文化的发展。这后者可以获得更大满足,获得更大的精神丰富、更深的思想认识。在寻求精神满足的追求中,更有一些人是寻求一种清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追求清纯新颖、高雅诗意的生活方式,赋予生活以清新的格调。清新的文化生活不以物质的满足为手段,不以庸俗低俗为方式,不以因循守旧为目标,而更注重精神的独立、自由和创造。

古今很多学者、名家、大师如圣哲老子、孔子都是崇尚清新生活方式。孔子兢兢业业、奋斗一生,他的思想泽被后世,更主要的是他的精神成为古今学者学习的典范。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可以说是践行清新生活方式的代表。朱光潜的人生态度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是以淡泊名利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利害得失。用这种精神,他在晚年80多岁还在翻译维柯的《新科学》,书是翻译完了,但没有等到出版他就去世了。这种执着的精神实在常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他在1979年再版的《西方美学史》序论中说: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朱光潜的这种入世的精神具体化为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认为,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这是一种多么执着的精神!唯有这种精神,朱先生一生就是清新的一生。他不断超越自己、超越生活,向思想的深处、向精神高地进发,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可以这么说,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体现了清新的文化生活品格。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清新的诗学,三者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体现了清新作为我国传统审美文化范畴所具有的生命力。

 

张凡凡,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



TAG: 创始人 李君如 生活方式 文章
22/2<12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