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创新发展”第十三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发言实录


清新文化创始人、文化学者、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张凡凡讲话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的到来,很多朋友多年来一直支持我,非常感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不可能发展。任何文化、思想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的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增强原创能力,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才能不断进步。清新文化是创新思想,是原创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理念、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原创文化。“清新”的“新”字,就是创新,强调的是时代性。由于“清新”这种思想包含着创新发展,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它适用于任何时代,是永恒真理。

任何思想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和时代而存在的,更不可能一成不变。“清新”的“清” 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学、儒学、佛学等中提炼出来的,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新”是创新。“清新”的“清”本就有“出新”的意思,与“新”组合后更强调了出新、创新之意。因而,清新文化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清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创新理念,综合古典和现代的精华,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性,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永恒真理。“新”相对于“旧”而言的,虽然人们求变求新的态度很强烈,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但并非所有的都是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所以必须对“新”进行一定的限定。这种用“清”限定的“新”就是一种好的“新”,一种纯净的“新”、脱俗的“新”。“清新”虽然强调创新,但这个“新”不是毫无根据的创新,不是一些沉渣的泛起,不是一些老旧的修补,而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是追求真理的基础上的创新。

谢谢大家!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讲话

清新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道德品质、精神状态和社会力量,历来是受到人们尊崇的文化形态。周敦颐是倡导理学的先贤,也是倡导清新文化的典范,他在《爱莲说》中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流传千古。

郑板桥是清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梅兰竹菊、诗词、书法都别具一格,是当时创新清新文化并影响后世的领军人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把诗书画凝为一体,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又总是勇于创新的,在创作上提出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就是伟大的创新精神。

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目标,必须创新清新文化。毋庸置疑,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丑恶现象,应当加紧扫除,创新清新文化,就是一大有利武器。清新文化可以清心,有了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同腐朽文化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创新清新文化,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界座谈会上讲话,确立创新的志向和思想基础。要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现实,针对现实创新。要勇于同腐朽文化作斗争,明确目标向前进,拿起画笔斗魔王!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创作更多清新作品!


原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讲话

我今年年方九十有五,很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和书画展。我写了一首《健康有道》的诗献给大家。

健康有道

心态平和开朗,

锻炼持衡适当,

饮食清淡营养,

起居合理舒畅,

禁烟少酒气爽,

学而不厌向上,

初心铭记弘扬,

劳逸结合安康。

恭祝大家康乐,我有一首《恭祝康乐》:

心态平衡,

锻炼持衡,

饮食起居,

合理有序,

遇事莫愁,

康乐上寿,

身心俱健,

多做奉献。

“遇事莫愁,康乐上寿。”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之事无二三。碰到困难怎么不发愁呢,愁不能解决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如果你认为愁能解决问题,你整天去发愁好了。我是上海出世的,上海人,上海人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上寿”、“中寿”、“下寿”是庄子说的话,庄子曰:“六十可称寿,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有人说“长命百岁”,“长命百岁”看是对谁说。有一次,我去台湾访问,路过澳门,我去看一个老朋友,也是政协委员,原来广东省省长梁灵光的哥,叫梁披云,也是我们侨联的常委。他的儿子跟我讲前两天刚好有个朋友来看他,说梁老你身体这么好啊,肯定可以活到一百岁。他就不高兴了:“你说我过两年就要死了?我今年九十八,我还不想死呢。”我去看他,我怎么说呢?我说:“梁老,你身体这么好,你肯定是活一百岁上不封顶。”他高兴的很,结果多活了五年。所以,我祝贺我们大家,很好的创新、创业,健康长寿,祝大家超百岁上不封顶,谢谢大家!


铁道部原副部长国林讲话

非常高兴。这次活动就是创新,一个小时,研讨会、书画展、第十三届的都圆满完成了。

第一,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书法是一个最好的交友媒介。方才我拿到首日封,第一排、第二排的来宾都签上了。

第二,广交天下友,精诚百花开。在我这个首日封上签字,有的领导同志是第一次,第二次再见面,他就讲每次见面不都给你签个名字吗?第一次是新朋友,第二次是老朋友。一定要广交天下友。朋友是无形资产。不要搞有形资产。搞有形资产不规范,今天就在小黑屋里蹲着。广交天下友,精诚百花开。在北京得有一百个朋友。我方才拿封签名一排二排,正好二十位。

第三,我们要围绕着“清新”活动。今天是十三届,我统计起来,大概每次我没有缺席。这次本来赶不上了,正在讨论东奥会的高铁,半个小时得到张家口,张凡凡叮嘱说您必须参加,于是我跟那边说北京有个重要会议,还没说这个清新会,他说什么重要会议呢?我说大概比你这个还重要。我就提前赶回来了,下午两点到的,对清新文化活动表示支持。第一次参加清新会,我就跟张凡凡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得坚持十年,现在坚持十三年了,搞一个一年、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的规划,现在跨越到第十三届了,所以我们与会的各位,这么来支持、来重视,我也代表张凡凡向大家敬礼。

第四点,千重要,万重要,身体健康最重要。身体好一切都好,身体不好能来参加这会吗?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千重要,万重要,身体健康最重要。千般好,万般好,无病无灾为最好。千般高,万般高,合法做事为最高。千珍贵,万珍贵,一生平安最珍贵!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徐根初讲话

我今天带来两幅字,一幅是“功在千秋”,一幅是“壮志凌云”。我想就这两幅字谈谈感想。我听了两位部长的讲话,很受教育。他们年事已经很高了,但是还是这么精气神,对我很大的教育。我特别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今天我们到场的有庄炎林老先生,他已经是九十五岁高龄。我参加活动,总能见到这位老先生。刚才听国林部长讲十三届一届也没有落下。我很欣赏这种场合,也很欣赏张凡凡女士创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觉得她这样一种平台宣扬了、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清新”既符合我们优秀文化的重要核心部分,也是我们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的。

大家都知道,最近,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准则、一个条例,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党的核心就是要“清新”。如果我们清新了,这个党就是很纯洁了,所以,我为什么给她写了“功在千秋”这四个字呢?她这个平台、她这个举动、她这个事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个活动已经搞了十三届了,我估计还会继续不断地搞下去,而且会越搞越好。所以,给她写了一个“壮志凌云”。要有一个大目标、长远的目标,把我们的这个论坛,把我们的清新文化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能够走遍我们的祖国大地。最后,祝这次书画展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专家、艺术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李路讲话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很高兴。刚才老部长说了,今天有很多老朋友、新朋友,我算一个新朋友。今天参加这个清新活动,我觉得感触很深,特别是“清新”这个词,刚才很多老同事都解释这个词,我感觉用这个词来形容文化、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非常有意义。

我觉得“清”,带有清本溯源的意思。“清”有三点水,它和“源”是相通的,凡是从源头出来的东西都是很清的,因此,要继承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这是做文化、搞文化的根本。再有,新,就是说我们的文化要和当今时代相结合,要和时代的脉搏相吻合,我们中华文化才有新的生命力。所以,我祝愿,我们这个研讨会能像“清新”所昭示的研讨会的主题一样,继续发展的更好,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原会长闫振堂讲话

今天看到了那么多老领导、老将军、收藏界、艺术界的朋友们,还有新闻界的朋友们,非常高兴。刚才听了好几位的讲话,很有启发,也很受教育。我谈不出很多的理论来,我讲点具体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今天的主题创新发展,清新文化,特别强调原创,这个主题非常好,刚才都解释了,我就不解释了。文化的范围很宽,我讲讲收藏文化。收藏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收藏文化也不断地在创新,不断地在发展。现在收藏文化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到了一个系统化、规模化、突出重点化的程度。今天,大家都看到整个农业展览馆都是琳琅满目,形势非常好。对于收藏,现在全国各地、所有的城市、大的城市都有文化市场,都有拍卖公司,甚至都有网络。比较突出的,比如说山东青州,是一个市级市,它有十个收藏市场,最大的市场有一万多亩地。这十个里面最小的有二百多亩地,大的有七百万平方米。突出的是书画,每年的书画展览有一千二百多次,长期参加书画展览的艺术家书画家一千六七百人,从业人员有五万多,书画交易额一百二十多个亿。山东青州突出的是书画,平均每天包括旅游、参加书画收藏展览的人有五万多人。至于家具,福建有个仙游。在仙游参加家具制作的二十万人。全国各地都有收藏市场,这都是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点,广大的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收藏理性化了,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坚持一个收藏的基本原则:古今结合、以今为主、重在精品。古今结合就是说古代的可以收藏、现代的也可以收藏。因为古代是有限的,现代是无限的,以今为主。不管是古代的、现代的,重在精品。什么叫精品呢?按照文物的讲法,就是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很高的收藏品就叫精品。今天在位的国林部长,他就收藏很多精品,刚才他收藏信封,拿着信封每人签一个字,一个是这个信封本身的文化内涵,有的是中南海、有的是什么地方的信封,第二个是签字的人,签字的人的书法艺术。除了艺术价值还有科学价值,除了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张全景部长签的、以及国家领导人签的,社会价值就不一样了,收藏价值就很高。国部长有中央领导的很多签字,收藏的都是艺术价值很高的精品,至少是很多精品。现在整个收藏队伍当中,自觉不自觉的都在理性化的收藏,不像过去,见什么收什么,真真假假。

第三,所有的书画家艺术家,都要按照创新发展、原创、清新这个原则来创作。比如书画,符合今天的时代特点,符合广大收藏家的收藏观念,符合社会的希望、要求。一幅字、一幅画,给人教育、给人鼓励。刚才将军写的书法那两句话,就是给人一种教育、鼓励、启发。这样的作品挂到家里很有启发、很有教育意义。如果挂的是悲悲切切,或者是乌七八糟的东西,给人就是另一种感受。现在大家文化修养、文化水平都提高了,都想自己家里面摆点好家具,挂一些书画,藏一些收藏品,都是要积极向上的。艺术家创作的时候都要想想,我创作的这件作品要卖给谁,往哪放,对社会、对一个家庭才有启发,才有教育意义。现在大多数艺术家崇尚这个原则,努力在创新,都在清新,但是也有些书画家艺术家还需要不断提高。有些收藏品比如说砚台,砚台本身是两个功能,一个是欣赏功能,一个是实用功能,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现在呢,只有艺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社会上砚台很多很多,但是书画家用砚台的很少很少,这说明创作跟不上形势,没有按照广大艺术家收藏家的需要创作作品。还有陶瓷,有的陶瓷花样很多,很受人欢迎,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就很老式。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老是用古代的,一点创新也没有,不怎么受人欢迎。还是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这样才会符合广大收藏家、符合社会的需要、要求。我们在创新上、发展上,还有很多任务、要求,特别是收藏家要提高思想,艺术家们也要按照刚才说的几个宗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更好的为我们社会做出更多更精美的收藏品。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北京发展和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繁敏讲话

刚才听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发言,确实充满了清新的精神。我听了很受感动。作为主办方,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这个会是2003年成立的,至今正好是十三年,我们这个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举办了十三届清新文化研讨会,我们这两个单位是有着共同的研讨目标、发展方向。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主要是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方面来研究北京的改革和发展,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推进清新文化的发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是有着多年的合作。清新文化研讨会能举办十三届,反映了它有社会的需求、社会的价值、社会的意义,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组织者充满着活力,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合作,来共同推进清新文化的发展。这次选的是创新发展,很有意义,是现在时代的主题,也是我们研究会研究的主题。总之,我们希望我们与清新文化的合作继续发展下去,研讨会也能够一届一届的开下去。

这次参加会的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特别反映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清新文化的认可,借此机会,我作为主办方,也向老同志们表示感谢,祝你们健康长寿!谢谢大家!


中国民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美术评论家覃代伦讲话

各位首长、各位艺友、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

我记得第十二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召开的时候,北京下了2015年的第一场雪。那一天,用书圣王羲之先生的话说,就是“是日也,天清气朗,惠风和畅”。转眼一年过去了,策展人张凡凡女士让我在这个研讨会上讲几句话。面对这么多首长、这么多方家艺友、这么多媒体,讲点什么好呢?思考再三,我就从美术评论的角度,讲一下我对于张凡凡女士高举的“清新文化”大旗的理解吧!

一、书画家要善养“清新之气”。

书品如人品,诗品如人品,画品也如人品。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强调了艺术家要饱读诗书,才能气自华,诗、书、画、印一体,达到文人画的最高境界。中国文人画从大唐帝国就开始了,大诗人王维就是代表性画家。关于达到文人画的最高境界,儒家与道家有不同的理解。儒家孟圣人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不太理解,问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回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翻译成今天用的白话文,“浩然之气”,就是正义与道德相辅相成,用正义去培养浩然之气,不用邪恶去伤害浩然之气。那么,浩然之气就充满天地之间,就无所不在,就最宏大,最刚强!书画家要善养浩然之气,我理解就是,要养儒家力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这是儒家对书画家修“清新之气”的要求啊!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就是书画家修身养性的正能量!

道家如何理解浩然之气呢?从起源说的角度,道教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对书画家修身提出的最高要求,就是“道法自然”。道家始终认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才是书画家修身养性的最高审美追求。道家一贯注重养生,只有道法自然,书画家才有可能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长命百岁,成道成仙!清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清爽而新鲜!“清新之气”就是“清爽而新鲜”的艺术修养,所以,从儒家角度,从道家角度,书画家都要“善养清新之气”啊!

二、书画艺术要穷追“清新之风”

中国书法分真、草、隶、篆、楷、行诸种书体,中国画又分花鸟、人物、山水三大画种。中国书法与中国画,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国粹,合起来就是“中国书画艺术”!前面谈到书画家善养“清新之气”,书画家创作的艺术品是不是就有“清新之风了”呢?我查了一下,古籍文献中第一个提出“清新”这个概念的,是晋人陆云的《与兄平原书》。陆云说:“兄文章高远绝异,不可复称言。但清新相接,不以此为病耳”。陆云主要是评价陆平原的文章“高远绝异”,“清新相接”,有“魏晋风度”。大诗人李白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太白也力倡自然之美,反对雕饰之功。宋人苏辙《次韵任遵圣见寄》评诗也说:“诗句清新非世俗,退居安稳卜江天”。上述三大文人都是谈诗文“清新”,但在传承千年的文化中,诗、书、画、印不分家,诗文也不分家,用在书画艺术风格评估上,“清新”两个字非常合适,非常贴切!只有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阴阳才平衡,善恶才平衡,美丑才平衡,真假才平衡!

中国花鸟画有“四君子”,那就是梅、兰、竹、菊,是文人画钟爱的审美对象,特别是梅,文人雅士们喜欢得不得了。古今诗人咏梅的诗词数以千万计,得志的文人和不得志的文人都喜欢咏梅、画梅,关键是以梅言志。今天,我就在展厅里见到墨梅了,也见到兰、竹、菊了。咏梅诗词,我个人最喜欢三个人的:第一个是陆放翁陆游先生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多么孤傲、多么高冷,多么富有奉献精神的冬梅啊!第二个是毛润之毛泽东先生的《卜算子+吟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第三个是元人王冕吟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千古绝唱,在座的将军们和艺术家们,一定与我同感!因为从古今咏梅诗词与书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冬梅一样高洁孤冷的文人人品、诗品与画品,找到洋溢在书画作品里的清新之气!

张凡凡女士是活跃在中国书画界的“民间人士”,我看过她画的翠竹,清气满满,清新如怡,看她画的翠竹我想到郑板桥的两句题款诗:“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张凡凡女士笔下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画中之竹,我用七个字概括:“有香、有骨、有气节”。我也看过她画的中华龙,傲视群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以说“正气爆棚,游目骋怀”!套用现在时髦的话说:高手在民间!张凡凡女士外表看起来像一个民国范儿的弱女子,但是她一个人扛起了“清新文化”的大旗,而且一扛就是十三年!今天有这么多首长、这么多艺友、这么多媒体来参加“清新文化研讨会”,我想说明:张凡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后,在2016年清冷的冬季,祝福我们的共和国天清气朗、惠风和畅;祝愿在座的女士们和先生们福如东海、紫气东来;祝我们分享的“清新文化”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谢谢大家!


中华曲艺学会秘书长常祥霖讲话

非常荣幸今天参加这个会。跟大家表明的是,我认识张凡凡绝不是十三年,而是更多的时间,在北大的一次文学活动当中,我认识了这个小孩。当时她是以一个年轻的诗人参加活动,在她的诗里和她的名片上标明“清新”二字。我当时是中国文联的一位工作人员,我很惊诧,这位年轻的女孩居然把自己和“清新”两字结合在一起。十三年来,或者十三年更多以来,她除了诗歌之外致力于书画这样的社会活动,到今天已经举办了十三届论坛和书画展,我对她深深表示敬佩。我理解清新,不要那么复杂,清新就是阳光一点,就是简单一点。如果把简洁的东西说的复杂,那并不是清新的理解,而是一种污泥浊水的表现。我们今天社会文化大发展,文艺事业大发展,事情很多,同时也鱼龙混杂,就因为在这种背景之下,习主席曾经讲过,我们不忘初心,不忘本来才能知道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我觉得这是习主席给我们指明了过去、今天、继承与发展的很清新的一种理论基础,我们应该按照这样的理论基础发扬我们的清新文化。刚才几位可敬的老前辈,他们动人的演讲,并不仅仅对清新的理解,而且是他们几十年革命经历当中,从思想到身体力行,他们遵循着清新文化、清新境界。清新是我们时代的呼唤,清新是我们学习习主席的一个基本思想。

“清新”不是繁琐的,不是奥妙的,它是接地气的,它是有人气的,它是和我们生活、健康、精神、阳光在一起的。今天的清新,你看,有老前辈、有晚辈,还有道家,各种各类的文化人。我觉得清新文化这样做下去是有希望的,团结更多的人,呼唤出更多的清新口号,诞生出更多清新的书画作品。祝愿张凡凡在这条路上、在大家的扶持之下,往前走的更深更远。“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谢谢!




TAG: 创新 研讨会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