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张凡凡文章《“清新”是一种信仰》发表于《北京晨报》

“清新”是一种信仰

        “清新”是一种信仰。人们可以在清新这种意境中得到人格的升华,也可以在这种信仰里净化灵魂。

  “清新”是一种意境。画家之所以常以梅、兰、竹、菊入画,是因为梅的高洁、竹的坚贞、兰的静逸、菊的孤傲,最符合文人高士理想的品格,最适合寄托情怀。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渊明的诗、龙泉窑的青瓷、朴实无华的明代家具,堪称自然可爱的清新之美。这种美沁人心脾,沉浸其中,人进入了深深的梦境。在清新里,人们看到了真善美。这种自然无华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美。很多古曲,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风景融合得天衣无缝,完全符合人们对于清新的净化心灵的功能诉求,成就了艺术的不朽。比如传统古曲《高山流水》,那种自然、那种美好追求,是真正的仙乐。又如《二泉映月》,似乎将心灵融入大自然,随着乐曲的一张一弛,一明一暗,一缓一急,心情在山泉之间流淌。

  “清新”是一种信仰。人们可以在清新这种意境中得到人格的升华,也可以在这种信仰里净化灵魂。通常,文化艺术具有教化作用。易经里说的“以文化人”就是这个道理。人们通常信仰儒家、道家、禅宗三种美学,而这三种艺术精神里,不难聚结出一个“清”字。“清”的概念,首先是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曹丕的文气论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清气即是正气。自此,学者、官员、名贵一直是尊清贬浊,以清浊论人。因此,“清”也成为人物品评的重要标准。

  “清新”不仅是文化的核心、主流,也是人们内心潜在的诉求。这一诉求模糊了各种宗教的界限。人们也在脱俗中感受到了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清风明月,忘记了世事的烦扰和琐碎,没有纷争,没有愁苦,浸润在一片清新之境中,这就是清新文化的重要表现。

  ●张凡凡

http://www.morningpost.com.cn/szb/html/2013-08/15/content_241409.htm 

北京晨报 C07版 2013年8月15日

  


清新信仰
清新信仰


TAG: 北京 文章 信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