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讲清楚的意义在开拓创新

讲清楚的意义在开拓创新   

   

   清明政治呼唤清新文化是因为“文化是经济之母”,是民族复兴最深层、最有力的软实力。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清新文化,是因为文化建设离不开传承,所以需要我们正本清源;同时,文化发展又需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所以我们需要开拓创新。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说过:“归根结底,控制人类共同命运的努力成败取决于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思想”。在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争夺全球公共治理话语权的竞争也正通过文化、宗教和科学理论等深层次的方式悄然展开。近几年来,中央就我国文化建设及社会科学发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特别是习总书记在20138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汉武帝的天人三问,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似乎又到了一个需要总结历史兴亡治乱经验教训,从文化的角度廓清理顺适应全球化大趋势的内在需求,从规律性、普遍性、战略性的高度解决政治哲学和社会文化的时候了。

   发展清新文化,首重“清”字,次及“新”字,清新结合,是与时偕行的时代需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今天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因此发展清新文化需要正本清源,也即认清、讲清中华文明的本质规律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和顺利融入全球化时代的关键!当前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话语权、软实力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有的放矢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思考和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生生之谓易”。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是进一步贯彻落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需要广大理论界、文化界在澄清、讲清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问题。


一、    讲清楚唯物辩证法这门学问与传统文化精髓的关

系意义十分重大

记得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就讲过党内多几个懂辩证法的同志就好了。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时也指出:这“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见学习、弄通并应用好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继往开来,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最新发展成果,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因为唯物辩证法并不是一门容易弄清楚的学问。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体系。它与近代西方哲学家康德遇到二律背反而产生黑格尔的辩证法更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辩证法是个什么概念呢?古希腊的辩证法是指一种辩论会上的辩论方法,而到启蒙运动时著名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看到了中国的《易经》后,佩服的五体投地,进而给“太极、阴阳、八卦”取了个近代名称也叫辩证法,可见近代的辩证法已经不是古希腊的辩证法了,启蒙运动时期的西方哲学已经认识到“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它与中国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有着根本的联系,这样说绝不是牵强附会,都是有历史依据可查的。

那么如何理解讲清辩证法呢?这需要了解西方从康德到马克思的哲学史,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会被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所接受而成为立国的思想之本呢,则又不能不联系并追索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关系问题。需要正视的一个现实是当前我们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学精髓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义理的层次上,停留在“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主观说理上,而对五千年文明留下东西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层次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容易普遍通过教育而为下一代知识分子所重视和接受的。

讲清楚唯物辩证法这门学问,正如上述提到要关注人类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还有为什么同在人类的轴心时代,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而我们东方的诸多圣人却在甚赞“极高明而道中庸”(《易经》)、“中者天下之大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呢?原来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这两者本身就构成了一对——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体。人类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受对立统一规律支配的。可见辩证法这门学问和传统文化之辩证思维是有必然联系的。要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们需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认清、讲清中华文明的核心精髓,并把它与封建主义的糟粕区别开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与自觉,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武装党员群众,搞好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才能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我国的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讲清楚中华文明五千年到底发现过什么规律是不能回避的重大历史现实问题

当前理论界、文化界对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认真系统地回答过。不少人认为在我国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规律意义上的理论建树,儒、释、道是不过立足人性来说理,顶多只是哲学、宗教层次的东西。在实践上也只是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四大发明等等。也有一些人提出过有“阴阳五行”等理论,不过都是以嘲笑的口吻,八卦更已经沦为与笑话为伍。顶多认为那是粗糙、朴素的认识论——“不科学”。这就怪不得现在中医发展困难重重,十分被动了。现在看来将这些问题的研究澄清并给予清晰的回答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了。因为如果五千年文明都没有发现过什么规律那么我们的文明当然是个落后的、需要淘汰的文明了,那样的话除了学习西方照搬西方的一切还有什么呢?我们的文化自信、自觉又在哪里呢?推而广之,以西方的标准、价值来衡量我们的一切也就成了必然了。反之如果我们的文明发现过、应用过规律那又是些什么呢?现在该怎么用呢?不少民间学者认为对于《易经》的象数理气的学问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也是不能回避的!否则我们的文明就没有客观性,那是迟早要站不住脚的。这方面我们以前确实是注意和重视得还不够的,现在还流于民间,只是精华与糟粕混在一起,处于是非末辩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文化成为争夺全球治理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毛泽东从1957年到1965年亲自组织知识分子讨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问题,现在不少知识分子、党员思想上还不知道形式逻辑本身对处理复杂系统就有不足和缺陷,对辩证法往往说不清楚、道不明,甚至有不少知识分子认为那是诡辩论。而要解决这些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需要通过恢复中华文化的本来面目,用中国的语言文化来讲清楚的,来回答我们的文明曾经发现过什么规律、怎么发现和应用这些规律,来武装知识分子、武装党员,才能澄清现在思想领域的许多误区,以达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年汉武帝用了那么多人才,竟然很多都是来自民间来策对的优秀学者。当前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气派、风格的社会科学,需要重视民间文化研究者这支队伍的力量。因此理论界、文化界通过深化改革,消除误区和盲区,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髓,正本清源、开拓创新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三、     讲清楚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建立基础是一项十分

迫切的时代任务

这个问题现在不给予认真回答行吗?西方的法制有基督教文明契约的支撑,当前我们强调依法治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也需要看到“以法生德,以德固法”的辩证关系。否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条腿走路是奔不久,也必然是事倍功半的。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认真地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我们文明的源头和文化的精髓。近代因为落后挨打,导致把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都和糟粕混同了,都当做反封建的对象给一同扫除了,以至于未能充分认识到我们的道德学说和实践与我们文明的天道观有根本的关系。所谓天道观就是我们对宇宙、人生规律的认识把握和应用,它至今依然沉淀在我们的儒、释、道文化的合理内核中。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不认真地继承、弘扬和普及起来,那么讲学习人类其他文明的先进经验,无疑是削足适履,甚至可能沦到邯郸学步的境地。

与西方的政治文化相比,人家是承认政治与宗教的关系的,而我们如果不承认与本土悠久的儒、释、道文化的密切关系,就不能挖掘其合理的、深植人心的内核,实际上在法理上就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依据。同时也必然导致人为地把我们自己与原来的东方文明圈隔离开来。现实中我们与东南亚、东北亚的关系缺乏道德、宗教、文化这个纽带显然是不行的。记得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对日本公明党负责人讲过:“对日本来说,中国是一个文化大恩之国,我们应该报答中国。我不会对光明党提更多的要求,唯一希望就是公明党今后要坚持对中国大陆友好的政策”。我们的道德文化曾经是那么地灿烂辉煌,富有魅力,它难道仅仅是封建的说教吗?难道已经过时了吗?因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与时偕行、开拓创新!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东方大国,没有自己文明的诠释力和感召力,如何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何从谈起呢?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有深刻的认识,说清楚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将大大地迈出坚实的步伐,广大知识分子就将更加日益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因此现实中与其说不懂辩证法,还不如说不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认识论精髓!

综上所述,我们发展清新文化,是呼吁正本清源,是强调讲清楚中华文明之源绝不仅仅是为封建统治者改造过的儒家文化。我们追根溯源,寻找中华文明的精髓需要从思维方式的层次对《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等为文明标志的经典著作进行现代规律意义上的诠释。而强调文化领域的开拓创新,则是倡导从思维方式的层次,认清东西方思维方式之不同乃是对立统一规律使然。因此,综合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优点乃是全球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在文化领域正本清源,澄清是非、讲清本质规律是基础。而在此基础上紧紧根据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使文化创新与制度创新形成良性的互动,积极主动的把握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和制高点,则是实现中国梦,锻造民族复兴软实力的一项最关键、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文化学者张凡凡提出的清新文化倡导正本清源,开拓创新,从儒、释、道三种传统哲学中提炼出时代需要的清新文化,无疑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生源,文化学者、任职于国家机关某单位



TAG: 创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