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艺报2011年9月5日发表《倡导文艺的清新之风》

倡导文艺的清新之风

蒋晓丽

  为了抵制恶俗文化的泛滥,中国当代文艺界大力倡导“清新文化”。这种“清新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扬真善美的文化。

  首先,这种“清新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清新文化”强调文化创新,但是,这个“新”不是一些沉渣的泛起,不是一些老例的修补,而是追求合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客观真理。而这种追求真理的文化创新才是“清新”的。因此,“清新文化”包括了“清真文化”,至少是建立在“清真文化”的基础上。真理是烛照人生、驱散黑暗的火把。一个个人,如果不选择真理作为最高价值,就失去了与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和人格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是以真理而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动力,就没有可能引领全体人民战胜各种腐败,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而在这个只认强弱不认是非的时代,不少人不是追求真理,辨别是非,而是从狭隘的需要出发进行取舍。有人认为,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层次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在自己性格深层结构中的动荡、不安、痛苦、搏斗等矛盾内容。似乎朴素、粗犷和单纯的美在审美价值上远远低于纤细、复杂和矛盾的美。这种脱离时代发展的抽象显然是幼稚的。其实,人物形象是单纯、清澈的,还是矛盾、复杂的?这是时代决定的,它们在审美价值上是没有高下的。正如高尔基所指出的:“人是很复杂的。遗憾的是,竟有许多人相信复杂装饰了人。然而复杂性是一种杂色,当然很便于适应任何环境——便于‘拟态’。复杂性,这是在小市民社会的生活条件下,由于不断地为生活中的有利的安逸境遇作烦琐的斗争,因而引起的‘心灵’极度分裂的、可悲的和不正常的结果。正是这种‘复杂性’说明了下面的事实:在千百万人当中,我们很难得看见性格非常明朗的大人物,完全被热情所征服的人物——大人物。”(参见《论文学》,高尔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63-64页。)有些人竟然不相信人是可以改造的,是可以从长期受压迫而被尘芥和泥泞污染之中解放出来的,是因为他们是些思想懒惰和感情冷淡的人,他们想过安逸的生活,只此而已。高尔基渴望看见非常明朗的大人物,完全被热情所征服的人物——大人物。可是,中国当代有些文艺家思想懒惰和感情冷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刻意挖掘所谓“多重性格”,在反面人物塑造上又追求所谓“人性化”,即着意表现歹徒的善心、汉奸的人性、暴君的美德。好像只有写到“好人不好,坏人不坏”,才能表现出全面的人性、真正的人性。显然,这不过是这个时代思想危机的产物,即这个时代出现了不少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内外不一的矛盾人物。

  这种“清新文化”是弘扬正气的文化。“清新文化”弘扬永恒正义,强调文艺作品反映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使偶尔反映正不压邪的现象,也要写出邪恶势力必将没落的历史发展趋势。可是,有些作家文艺家却热衷于渲染小人得志和正不压邪的历史发展趋势。过去,有些作家艺术家非常迷惘,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新生的未来的力量,而是拜倒在金钱这种“把坚贞变成背叛,把爱变成恨,把恨变成爱,把德行变成恶行,把恶行变成德行,把奴隶变成主人,把主人变成奴隶,把愚蠢变成明智,把明智变成愚蠢”(马克思语)颠倒黑白的力量面前。现在,不少作家艺术家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的新生的未来的力量。他们混淆黑白,颠是纳非,创作了不少粉饰现实、迎合狭隘需要的文艺作品。有些文艺作品所描写的一些“成功人士”,只有潇洒的“成功”,没有艰难的拼搏和奋斗,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艰苦创业,更看不到广大基层民众的默默奉献和牺牲。这种轻而易举的成功无疑助长了人们的不劳而获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一些反腐文学作品,腐败分子花天酒地,穷凶极恶,而反腐英雄则是贫困交加,困难重重。我们感受不到基层民众反腐的力量,更看不到正义力量终将战胜邪恶势力的历史必然趋势。在这个提倡和鼓励大家先富起来的时代氛围里,这些肤浅的描写不是引起人们对腐败的憎恶,而是引起了一些人的羡腐意识。

  这种“清新文化”是开掘真美的文化。美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作家艺术家臆造出来的。因此,作家艺术家要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给人民以信心和向上的力量。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即使在不少比较严肃的艺术创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颠倒黑白、颠是纳非的现象。有些文艺作品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这种眩惑在当前文艺创作中有相当突出的表现:一是在人物的一些对话中,不顾及人物的个性和身份,一律都以性方面的内容为谈资;二是硬塞进一些既不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环节,也与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没有特殊的联系的性描写;三是将私人生活主要是性生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没有任何掩饰和净化;四是在集中描写人物的社会生活方面的行为时,不管人物的身份、个性等,也刻画人物的一些琐碎的趣味。尤其是在性方面的趣味,似乎不突出这方面就不足以写出人物的整个“人性”。因此,“清新文化”就要杜绝这种“眩惑”现象,而追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美。

  总而言之,这种“清新文化”是超越了“象牙塔文化”、“过把瘾文化”、“封缸酒文化”、“点爆竹文化”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

  2010年,中国文艺界对流行的“三俗”即媚俗、庸俗、低俗文化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2011年,中国文艺界又对十大恶俗文化现象即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的泛滥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在这种正难抑邪的状况下,中国当代文艺界应该大力倡导文艺的清新之风。在初唐雕饰、艳丽、虚伪的诗歌颓风盛行时,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坚决抵制这股雕饰、艳丽、虚伪的诗歌颓风,大力倡导“清真”的诗风,迎来了诗歌的春天。张凡凡等青年作家坚决抵制恶俗文化的泛滥,积极倡导仁爱正义、纯真高雅和清新自然的清新文艺,也将迎来文艺的春天。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