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新文化创始人张凡凡简介


         张凡凡,本名张凡,文化学者,诗人,词曲作家,书画家,歌唱家,研究生毕业,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清新文学、书画、音乐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榜书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清新书画院院长,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手,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清派网(清新文化网)总编。多次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艺术评论》、《诗刊》、《词刊》、《散文百家》、《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引领中国文化潮流,并有志此生致力于此。2003年,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至今,先后相继又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倡导清新,抵制恶俗》《刚柔相济出清新》《清新音乐前景广阔》《清新文化生活方式》《发展清新文化,促使社会进步》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1] 

清新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张凡凡倡导的清派文学以中国传统优秀道德为道德规范,是古典文学的现代形式,是纯粹的文学。立本道义,文字清秀,意境高雅,古典惟美是清派文学的特点,也是衡量清派文学的标准。她认为诗是为情感而作,不是为形式而作,这是清派诗歌的特点。评判诗歌的标准是意境和神韵。在这个基础上,张凡凡又提出了清派文化的概念。她指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传统观念的主要源头。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字。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是意境之魂。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文艺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文艺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可见,清的风格在文艺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理论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的概念首先是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在魏文帝曹丕的文气论里,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尊清贬浊。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这种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渐定型。在先秦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耳辨音声清浊。师旷鼓琴的故事,对《清商》《清徵》《清角》不同乐曲有具体描写。西汉张衡《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将清字与音乐给人的听觉印象联系起来,而清字同时成为形容音乐美的概念,直到后代一直沿用。六朝时用于文学批评,到唐代诗论中,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但它的内涵直到明代诗论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关的诗美观。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文艺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文艺中的重要位置。张凡凡认为,“清新”的“清”字指的是风格,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学、儒学、佛学等中时常体现出“清”字,中国人通常信仰儒、释、道三种美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尊清贬浊,以清浊论人。因此,“清”也成为人物品评的重要标准,是人们内心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清新”的“新”字,是创新,文化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的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新”字强调的是时代性,它有三个含义。首先,字强调的是时代性。本就有出新的意思,与组合后更强调了出新、创新之意。清新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而存在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其次,古代的大多是柔弱的,张凡凡认为是刚柔相济的,有一种说法叫刚健清新,可见清新可以跟刚健在一起,因为作为形容词是柔弱,而作为动词是刚劲的,体现在艺术上,也包含一些阳刚的作品。第三,相对于而言的,虽然人们求变求新的态度很强烈,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但客观上讲,并非所有的都是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所以必须对进行一定的限定。这种用限定的就是一种好的,一种纯净的、脱俗的。不“清” 无以新,不清除污垢就不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清新。道德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净化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精神倍增,不良的文化环境让人精神萎靡、躁动不安,甚至严重的危害社会。清新文化是一种思想,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种可以使人和社会走向光明、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思想指挥行动,思想尤其重要。文化具有教化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以文化人”。清新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发挥文化这一功能。人可以在清新这种意境中升华人格,也可以在这种信仰里净化灵魂。清新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自觉向往,人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识以及整体素质获得提高。所以,清新不仅是文化的核心、主流,也是人们内心的诉求和共同信仰,这一信仰模糊了宗教和国家的界限,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文化,也适用于社会各种领域,适用于世界。清新文化强调文学艺术工作者须有社会责任感,以正义仁爱,纯真高雅,清新自然为方针;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以中国优良传统思想体系为道德规范,注重气节、自强不息、刚毅正直、坚忍不拔等民族精神;勇于创新;具体形式如文学、书画、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不限;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是清新文化的特色。清新文化体现了文学艺术家对清新纯粹的艺术风格的追求。文化的本质是创造,这种创造称之为原创。清新文化是真理,是原创性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可以成为民族和时代的象征,其价值是永恒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单单依靠功利性很强和商业味很浓的文化产业是难以实现的,只有个人和团体呕心沥血、不懈追求,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得以完成。政府投入或者社会捐助,把清新文化办成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的高水平的文化,才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繁荣文化事业靠政府,发展文化产业靠市场。只有在文化事业大为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才能赖以发展壮大,而清新文化目前所处的阶段是文化事业阶段,因此它是需要政府扶持、推动的文化事业。可以这么说,没有政府在政策、财政、舆论等方面的支持,清新文化这一文化事业不可能更好的实现价值,也不可能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重振泱泱文化大国的雄风,重新焕发悠悠文明古国的荣光,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促进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融合。先进文化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而清新文化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最新理念的再创作,是传统文化的创新,综合古典和现代的精华,使传统文化更赋有时代性。清新文化是倡导清真清正清廉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扬真善美的文化。首先,清新文化力戒随波逐流,左右摇摆,而是求真务实。其次,清新文化是弘扬正气的文化。清新文化弘扬永恒正义,强调文艺作品反映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历史发展过程。再次,清新文化是绝眩惑求真美的文化。最后,清新文化是秉承公正、践行清廉的文化。一个社俗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腐败文化,是当代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会只要是上升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廉公正的,人民就是和谐的。而一个社会只要是衰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腐败的,人民就是怨怒的。因此,清新文化是积极健康的文化。而当代恶俗是一种腐败文化。我们坚决反对恶俗文化,积极倡导清新文化,必将迎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近年来,文艺界流行一种小清新审美风尚。这种小清新审美风尚反映了当代人对清新文化的强烈需求,表现了当代人在浮躁生活中对清新文化生活的向往。一些文艺家倡导文化的清新之风则在更高层面上超越了这种偏于柔弱的小清新文艺。清新文化吸收偏于柔弱的小清新文艺的合理部分,更容纳并追求阳刚和崇高的大清新文艺,是刚柔相济的文化。清新文化是今天的时代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今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时间里,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同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甚至很龌龊的东西。这些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是社会存在,都会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包括反映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中来。文艺中势必会出现两种现象。不倡导清新就会影响时代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清新文化是时代的呼声。经过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方面已经大大改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在这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文艺作品者清,者浊,可谓泥沙俱有、鱼龙混杂。对此,广大群众非常不满意。因此,清新文化也是人民的呼声。清新文化正是应运而生的,既刚柔并美,也刚柔相济,真正做到清而不失之单薄,华而不失之奢靡,巧而不失之纤巧。这不但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人的高尚人格的塑造。可以说,清新文化完全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清新文化反对骄奢淫逸,崇尚节俭朴素,符合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其次,清新文化反对投机钻营,提倡精神寻根,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固本强基的发展要求。清新文化要为基层民众说话,维护和捍卫他们的根本利益。最后,清新文化反对媚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顺应了中国当代社会正在崛起的发展势头。提倡清新文化就是激浊扬清,就是抵制文化的邪气和暮气,促进优秀文艺作品起到引领作用。清新文化具有文艺作品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以标新立异、独特新颖的姿态不断提升人们的关注率,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让人们感受到世外桃源的淳朴之风,缓解人们来自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中国的书法国画最能体现清的风格。凡是主题健康的书画都可以归为清新书画,绘画吸收西画技法,主张中西结合。凡是积极向上,凡是追求公平公正,凡是仁爱和善,凡是有利于人的和谐健康发展,有利于当代社会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的,都是清新音乐所倡导的。首先,清新音乐必定有情,所表达的清新就是一种真挚的感情、一种风情。其次,清新音乐追求高尚的表现,既反对空洞的说教倾向,也坚决反对过度娱乐化的艺术倾向。音乐作品是否清新不能用刚柔来判定,主要看主题是否健康、崇高,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产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

清新一词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能够很好地概括一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这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诗学、书画等艺术的领域。它对生活、文化特别是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引导作用。这就是说,文学艺术要清新,生活要清新,文化也要清新,文化生活也要清新。清新是健康文化的一个基本品格。文化既超出生活、高于生活,但又融入生活、引导生活。文化对于生活的引导作用无处不在。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则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清新成为整个文化生活的价值指向和品格追求。清新的文化生活旨在对于现实的文化生活的一种超越、从而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旨趣和精神境界。在寻求精神满足的追求中,更有一些人是寻求一种清新的文化生活,那就是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追求清纯新颖、高雅诗意的文化生活,赋予生活以清新的格调。清新的文化生活不能缺乏物质基础,但不以物质的满足为手段,不以庸俗低俗为方式,不以因循守旧为目标,而更注重精神的独立、自由和创造。可以这么说,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体现了清新的文化生活品格。他们向思想的深处、向精神高地进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清新的诗学,三者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体现了清新作为我国传统审美文化范畴所具有的生命力。

清新文化不仅是狭义的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思想,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狭义的文化,还可以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环保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上,清新可以推动社会和国家积极向上发展。张凡凡在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构想。中国传统哲学如儒家、道家、周易、法家等思想学说在企业管理中恰如其分的运用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她提出,清新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自然、淳朴、和谐的企业文化,概括成真、诚、和、德四字特征,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

2002年底,想出版诗集,找了不少出版社,都说纯文学没有市场。当时流传的都是一些比较低俗的东西,没有道德水准,只为追随市场。她开始思索创建一个字方面的文学流派,翻了一些资料,获得了一些关于文学流派方面的知识,经过研究写出论文《清派文学概述》。

20033月,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不少刊物和网站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学艺术界有许多反响。有很多书画家觉得我的诗非常有意境,就以她的诗为内容写书法、画画。

20036月,张凡凡自费开办了清派网,给文艺家宣传。

20045月,她自己印了一本书《古楼梦清》。之后,又得到许多人的鼓励,先后相继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

20051月我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清新文化研讨会。

20059月,第二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在第二届会上,与会各界知名人士对她发表的论文《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里提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清新文化折射出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

20063月以来,相继在各报刊媒体上开办凡凡清新文化等栏目。

20068月,清新企业文化推介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她在会上作了《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的主题报道,清新企业文化的诞生无疑将成为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动力。这篇文章在《企业研究》杂志上发表。

20061118日首届和谐中国 清新文化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基础,清新文化是一个流派,是和谐文化的方面军。一方面,宣传了构建和谐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为和谐文化发展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他这段话是准确的描绘了清新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2008126日,第二届中国清新文化颁奖盛典暨第四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发扬十七大精神,坚持文化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扬起清正淳朴的文艺之风。

20083月,扩展清派网,开拓清新文化网空间。

(未完,请点下一页)



TAG: 创始人 简介 文化 张凡凡

21/212>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