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新文化具有普适性

清新文化以清新理念为核心,以正义仁爱、纯真洁净、清新自然为方针,反映文学艺术家、社会各界及大众对清新风气的追求。不清无以新,倡导清新理念、发展清新文化就是激浊扬清,抵制、去除邪气和暮气,以优秀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清新文化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可让人们感受到“世外桃源”的淳朴之风,缓解人们来自社会、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不仅可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清新文化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因此,清新文化的理念具有普适性,不局限于文学艺术的范围,对生活、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也有引导、促进作用。事实证明,清新文化及其理念能够助推个人、社会和国家向上发展。清新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和继承的成果,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理念再创造。它力图融合古典和现代文化之精华,对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是先进文化的一个杰出的代表。清新文化的长远发展目标是:重新焕发悠悠中华文明古国的荣光,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推动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文化融合。总之,清新文化立意深远,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摒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可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减少社会治理成本,促进国体健康,体现国家软实力,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清新文化具有普适性,没有地域的局限。清新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中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有利于克服民族文化的局限,而且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融入人类文明中,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因此,清新文化具有普适性,不仅是文化的核心和主流,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信仰,没有宗教、地域、国家和政体的限制。艺术学概论》说,“艺术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学家贝尔也指出:“艺术和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道教的三清境、佛教美轮美奂的雕塑绘画、基督教的唱诗班,都体现了超然的“清新”境界。人在脱俗中,感受到鸟语花香、田园山水、清风明月等美境,忘记了世事的烦扰和琐碎,浸润在一片清新之境中。清新文化不是宗教,但是与世界各大宗教有相同的根本追求,发挥着相似的作用。“清”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例如,道家的清静无为的理念以及“三清”学说。佛教所追求的涅槃,即“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的境界。儒家所强调的清正。即使西方的宗教也有类似的教义和追求。基督教教导人们做清心的人。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清心的人有福了”。“清”字在圣经中是“洁净”的意思。“清心”既指心灵洁净,也指思想、情感、愿望的清洁、真纯、善良,更含有忠于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意志和动机,以及毫无骄傲,不图私利,谦卑,无私和天真的意义在内。明清时期,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介绍伊斯兰教的时候曾使用清静无染真主原有独真,谓之清真等词句来称颂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真主安拉,故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认为清则净,真则不杂,净而不杂为清真因此“清真”也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的追求。这些宗教都有共同的对于“清”的境界的追求。
总之,清新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生活境界,清新文化无国界,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有助于社会、国家、世界的健康发展。

 张凡凡简介:张凡凡,思想家,诗人,词曲作家,歌手,书画家,清新文化(清新思想)创始人,研究生毕业,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丰台美协会员,中国榜书协会会员,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手,清新书画院执行院长,清派网(清新文化网)主编。多次在《诗刊》、《散文百家》、《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词刊》、《艺术评论》等刊物发表作品。她在理论、文学、书画、音乐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从2005年1月至2018年11月,张凡凡组织举办了十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韩国前总理李寿成、蒙古国国务院秘书长DEMCHIG(德木其格)、汤加国公主殿下Salote、多国大使参赞等国内外各界领导、学者、文艺家给张凡凡和清新文化题词,对她在促进文化交流、维护世界融合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