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分快三大小能稳赢

分分快三大小能稳赢

公募货基大败局!规模、收益一落千丈,监管转向清盘潮来袭

新经济IP  新经济e线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今年以来,部分货基遭遇较大规模赎回,已沦为迷你基金或直接触发清盘。8月2日,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交银施罗德天运宝货币市场基金就成为了年内首只触发清盘的货基。

截至今年二季报数据,交银天运宝货基总规模仅剩1207.5万元,其中,A份额为699.27万元,E份额为508.23万元。自今年8月9日起,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同样,近日披露完毕的公募货币基金2019 年二季报也表明,报告期内,货币基金规模继续大幅缩水并跌破8 万亿关口。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2 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净值)环比下降5799 亿元,跌破8 万亿至7.7 万亿元,较2018年3 季度末的高点8.9 万亿元下降了超过1.2 万亿元之巨。

随着货基规模下滑,叠加股票、债券和混合型基金规模扩张,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占比持续下滑至 58%。

同样,与规模大幅萎缩相似的是,货基收益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货基区间收益率均值较上期下行32bp 至2.49%附近。

在区间收益率整体下移的情况下,大多数货基的收益率集中在2.2%-2.6%的区间内。其中,仅剩1.8%的货基实现了超过3%的收益率;37%的货基收益率在2.6%之上(上个季度该占比约为70%);同期,收益率低于2.4%的货基占比快速上升至33%。

但除货币基金之外,其他各类基金规模都呈现小幅增长。从基金全行业看,今年2 季度,债券型基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规模大幅增长约1600 亿元,主要来自于中长债基发力,尤其是被动指数型债基。当季新发被动债基规模达到800 亿元,主要以1-3 年期和3-5 年期政金债品种为主。

新经济e线获悉,不论是传统货基还是短期理财基金,今年以来均未有新基金获准发行。“虽有个别基金公司仍上报了摊余法计算的传统货币基金新设申请,但都被压下来了,至今仍未有批复。”对此,有知情人士告诉新经济e线。

监管转向货基失宠

“此举主要与监管重心转向和引导有关。如今,监管层倡导和号召公募发力权益投资。目前,基金行业趋势也是在发力进行股票投资,这也是基金行业立身的根本。”对此,国内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新经济e线。“按照监管的说法,像货基这种类型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由银行来做就行了;公募更应该做好权益投资,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该公募基金人士直言,“目前的现状是,不论是监管、股东,还是投资者,都会要求我们提升非货管理规模和管理能力。对于货基这一块,大家的重视程度的确下降了很多。基金公司甚至都不怎么营销货基了。而且,股东考核的重点也是考核非货基规模和排名,货基重要性一落千丈。”

新经济e线了解到,究其原因,过往基金行业曾曝出过一些货基小风险事件,但已足够引起监管层警觉。早在2017年实施的公募流动性新规之前,有基金公司曾曝出旗下货币基金被某银行大量赎回,导致当天流动性特别紧张。不仅如此,该银行当天还赎回了好几个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其中,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甚至出现了负偏,最后是基金公司自己倒贴了很多钱进去了事。

“这在当时就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注意。主要是货基规模太大了之后,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隐忧。后续,证监会相继出台了流动性新规以及管理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这种这种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范文件。”对此,上述公募基金人士透露。“还有,货基这块利润确实太薄了,为了满足投资者T+0赎回的要求,基金公司还需要垫资。鉴于货基规模太大,流动性一旦出现问题,对整个市场影响太大了。到头来是费力不讨好。”

就基金公司具体情况而言,按照货基正常的申赎效率,很难在T+0当天进行实时打款。所以,行业通常就会要求垫资。但不管是基金公司自己垫资或者是跟银行合作做垫资,垫资都是有成本的。

新经济e线获悉,目前,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对于T+0赎回都设置了上限,普遍设在1万元。但也有个别基金公司垫资后可做到每个自然日的 0:00-24:00(即 7×24 小时)T+0赎回,上限定在500万份。

在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影响货币基金规模的因素较多,除了货币基金收益率外,还有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市场机会。

“长期来看,在货币宽松环境下,货基规模增长潜力不强,但也是个人和机构的现金管理良好选择。”对此,该人士告诉新经济e线。“据我们观察,行业内三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已有一很大程度回流。”

新经济e线获悉,为了增强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除了开通货币基金的实时提现功能以外,部分公司甚至将一些新开通实时提现功能的货基最低申赎份额降至0.01元。

此前,天弘基金于4 月10 日起取消了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限额及单日申购限额。伴随着收益率下行、货基的严监管,天弘余额宝的规模每况愈下,截至今年二季度,该只基金总规模已经从1.69万亿的历史高点逼近1万亿关口,目前总规模为1.03万亿元;户均持有份额也从2018年半年报的户均2602元降低为当年年报的1924元。

此外,部分老货币基金调整收益率支付方式,通过将“按月支付”改为“按日支付”,旨在吸引新的投资人。 根据新规定,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在份额结转上同时可以选用“按日结转”和“按月结转”两种方式。

不过,一家基金销售公司人士则认为,“改变支付方式并不能提高收益率。对投资人而言,‘按日支付’在收益展示上更为直观,可以吸引一部分互联网流量平台的用户。”

“公司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一些货基的实用性。比如说,就是增加更多的使用功能,让其更有互联网属性,最近我们就对接了一些互联网平台。”对此,前述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亦称。

银行理财子公司夹击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货币基金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不仅规模、收益一落千丈,货基还面临银行理财子公司夹击。

短期理财基金规模持续负增长

在整体规模萎缩的情况下,货基平均规模也持续下行。今年前5月,330多只货基平均规模分别是235亿元、242亿元、236亿元、236.5亿元、231亿元,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个别货基逐渐沦为小微基金甚至迷你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报,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货基数量为5只,低于2亿元的小微货基数量多达33只。

与此同时,截至今年7月底,“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理财子公司均已获准开业,其中四家公司已经推出了新产品;多只1元起售的银行理财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超过货币基金,交银理财、工银理财推出的固收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定在了4.2%~4.5%之间。

“整个市场相对宽松,货基收益一路下行,对投资者尤其对机构吸引力下降了。银行理财产品轻松超越货基,且门槛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门槛。”前述公募基金人士称。

从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的新产品类型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尤其是“类货基”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是主流,这也可以看出银行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重视。

如中银理财的组织架构设置中甚至单独设置了“活期理财产品部”,专门负责现金管理类产品。截至目前,行业整体情况表明,类货基产品占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的比重超过六成。

对此,盈米基金研究总监靖轩告诉新经济e线,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货基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基金T+0大多因每日1万元的赎回额度要求,使其在便利性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二是近期债市收益较好,出现了债券基金收益率大幅超越货币的情况,部分货基向短债转移。

三是银行理财条件下降对货币基金产生了影响,银行T+0理财的优势得以显现。同时,银行理财在受到的具体监管细节上与货币基金有所差异,例如在投资期限、偏离度及资产整体的久期等方面要求比货币基金稍宽,所能拿到资产的广泛程度也更高,例如可以投非标资产等,

在货基收益大面积跌破4%的现状下,银行T+0理财大部分还能做到4%以上,也因此受到部分客户的青睐。

四是,现在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货基的规模上限,要跟自己家的风险准备金挂钩,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公募基金公司的影响更多是在于人才争夺上。今年6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中邮理财向社会公开招聘董事长的公告就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靖轩表示,截至目前,19家银行已经成立的理财子公司,资产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净值化,投资上无外乎三个方向,非标和债券以及股票的投资,可以自己直接投资股票、债券,也可以委外给基金公司投资或者直接投资公募基金。

“如果是后者,也需要FOF投资人员的配备,这些和之前银行资管配置的人员不完全一样,其中会涉及到人员流动,也涉及到薪酬体系和市场竞争的变化。”对此,靖轩称。“从监管的角度,不管是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资管产品,同类产品放在同样的标准下监管对于客户的选择有好处。”

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指数基金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去年底至今年初密集申请的指数基金在今年二季度陆续批复成立。有观点认为,鉴于机构对于指数基金的配置量较大,对于机构申购货币基金的需求构成了明显的压制。

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申请数量

截至二季度末,其规模同比去年增长了近8 倍。其中,发行份额占比较大的基金的跟踪标的基本以1-3年期政金债指数为主。

中金公司研究员陈健恒表示,短久期政金债指数基金由于跟踪指数标的的期限短净值波动不大,且规模普遍较大易于申赎,对于机构而言是货币基金的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品。可以看出,过去一年里,指数基金的增长规模与传统货基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在货基收益率处于低位的情况下,机构有动力拉长久期以提高收益,因此不排除改为配置中短久期指数型债基,从而使货基规模分流至指数型债基。”陈健恒认为。

前述沪上基金公司人士对新经济e线表示,被动指数基金所投资标的差异较大,中短久期的被动指数基金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对货币基金的需求,但大多数被动指数债基与货币基金投资范围差异较大。

上述大型公募基金人士预计,“长期来看,货基清盘潮在所难免。货基规模将是一个持续萎缩的过程。”

此前,自《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之后,在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币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转型一直是市场预期的货基转型方向。

鉴于普通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目前存在规模、流动性风险等问题,监管更多是希望发展净值型货基,但2018年以来传统摊余成本法的新货基成立申请均未获批。

特别是进入2019年以来,传统货基转型之路似乎再度放缓。根据2019年7月证监会最新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2019年一、二季度共有5只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进行申报,虽然二季度申报数量有所增长,但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直到7 月12 日,首批6 只符合规定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才正式获批。

据媒体报道,今年4 月份,监管层下发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内部审核相关文件,提出试点相关要求,其中部分内容包括:

“一是面向金融机构及100 万元门槛,仅面向机构客户发售且认申购金额100 万元以上,可以采取发起式基金模式;相关基金经理需具备5 年以上货币基金管理经验。二是名字必须是‘浮动净值型’等字样。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符合货币市场基金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投资安排、估值核算、宣传推介和信息披露各个环节应充分考虑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并作出显著区分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安排的货币基金安排。三是基金发行单位面值为1 元需份额折算。四是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集中度和组合资产流动性管理。五是建立专门风控管控机制。”

业内专家分析,考虑到目前货币基金收益率相比其他类型基金不具备优势,加上浮动净值法货基本身就不保本,而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基属于实质保本,前者的收益率波动将更为明显,因此预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难以为货基规模带来新增长点。可见,传统货基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