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张凡凡:红楼不是梦

张凡凡:红楼不是梦

 

——21世纪第一古典美才女、现代版林黛玉、清新文化创始人印象

张凡凡绘画作品

她,透着古典美,举手谈笑之间蕴藏着诗意;外表清丽,眉目清秀似乎蒙着淡淡的哀伤,第一眼看去,像《红楼梦》里的人物,仔细看看,或似元春,又如妙玉、湘云,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中人”,她就是现代版“黛玉妹妹”。气质优雅,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明眸善睐的古代仕女,却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这是张凡凡,原名张凡,诗人,词人,歌手,书画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中国清新文化协会执行会长,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手,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理事,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清派网(清新文化网)总编,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社会新闻工作部副主任。多次在《诗刊》、《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引领中国传统文化潮流,并有志此生致力于此。

张凡凡是不平凡的女孩,她似乎有非同一般的经历,有耐人寻味的神秘传奇色彩。当读完她的诗文集时,让人感叹不已。她的诗,有李清照“月满西楼”之风,文字清秀典致,文如其人。作曲家以她的诗歌谱出的乐曲婉约悠扬,自然或不自然的闪出《红楼梦》歌曲的影子。她以“清”的全貌风格,创建了清新文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她好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执著地追求着自己清新的、唯美的情怀,宛如一泓清泉流过这座喧嚣的王府城市,又似幽兰处于山谷中。她内在的美丽加深了外表的美丽,外表的美丽渲染了内在的美丽。有人说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般真如红楼梦里的女子。她是底蕴铸就的传奇。

少年得玉

也许是因为出生在南方楚地,她的文字有楚辞的凄婉之风。她是生在古城,因而时常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古典情怀;亦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怅然失落时时萦绕?她立于江边,为屈原而哀叹——“风啸犹唱悲歌,雨泣似祭冤灵”(选自凡凡诗作《天旷山青》);月下,有“风萧冷以摇柔枝,月素明而诉怨情”(选自凡凡诗作《风萧》)、“寒清月将要冷几时,明月是否能长圆”(选自凡凡诗作《清秋月》)的哀叹。这样的古典清新的情怀缘由何处?

张凡凡出生的城市是一个古城,至今还有禹王古城的遗址,那里有一座山,叫龙王山。她常听大人们讲述传奇,捡着满山古老通灵的鹅卵石,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她的眼前时常浮现山中的树木,传奇小说《青树传》里描述神树“根系温暖之地,身伴长青之草;虽冬花却艳,虽寒叶犹青”。她一直认为草木也有精神和灵魂。与龙王山毗邻的是赤壁山,苏轼被贬于此,写下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她时常站在赤壁山的亭榭之间临风听涛声回响时空,寻觅着苏轼在吟诵诗句的情形。

对她早期文学教育的是母亲。只有四岁时,妈妈便教她背唐诗《鹅》并把她带到池塘边,一边给她念着诗文,一边指着池塘里引吭高歌的白鹅。古诗竟然可以如此形象生动地描绘一幅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解画情,画绘诗意,让她在少年记忆中最为深刻。

凡凡十六岁时曾获赠一块翠绿的玉石,雕刻“通灵宝玉”四个字。出于好奇,她开始读《红楼梦》。感时默默洒泪,为人物的悲剧长吁短叹;读到“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时,竟无法释怀,《哀落花》(凡凡诗作)和《遥怜》(同上)中体现了类似的情绪。她用自己的善感之心揣度林、贾的善感之心。她的多愁不知不觉身临其境,常常让自己体验“意境”。她又从读本中发现了不少绝妙的诗句,对文学和人生的理解自然上升了一个层次。因为她对《红楼梦》的独特感悟,其中透射出来的人物命运和人生哲理让她的思想成熟起来,每次领悟内心欣喜如沐春风。

在此之前,凡凡也经常写诗,有类似花雨飘落的浪漫。自此以后,她的诗大多古典哀怨。她的一组红楼主题诗歌《过曹雪芹故居三首》、《红楼》、《过黄叶村》等体现得更加明显。如《题大观园》一首:“一番春景,两行清泪。千古情痴,几度怨愁?”了了几行字让人感觉出了《红楼梦》中的旷世情愁。

 

有人说凡凡像林黛玉,凡凡说:“我比林黛玉健康,不是那么苍白的。也许是读红楼的原因,写作时我似乎听到来自遥远时空的叹息。《红楼梦》描写的女子的性格偏重一个方面,但是人的性格具有多面综合性,有时我觉得自己像妙玉般孤傲,像史湘云般乐观开朗、天真豪爽,对诗歌的痴迷不亚于香菱,也像宝玉一样热爱生活。至于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从诗文体现出来,很多人先认识我的文字再认识我的,所以这一方面格外受人关注。楚辞和李白的诗歌对我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白的诗风是我所推崇,侠、道、隐聚为一体,超脱飘然。”

她最喜欢听的歌曲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为了学唱这些歌,她还特地去学习声乐。虽然是“红楼迷”,但并不是沉溺,只是更多的感悟人生,从中获得哲理和奋斗向上的动力。她说:“黛玉之所以悲剧是因为她没有条件没有环境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想、改变现实。在现代的社会,我们遇上了好时代,有很多机会学习、结交很多良师益友,有很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的女性自强自立,不会把人生寄托在某个人身上。试想,如果林黛玉生活在现代,不会再出现红楼梦里的悲剧,现代版的林黛玉会有一个很有意义的人生——自信并可以发挥自己才华,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谋福、为人类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这也是张凡凡为什么热衷于组织社会活动的原因。她经常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她说,这块玉仍然凝聚了雕刻者的心血和灵魂。也许有人会说少年时期所得宝玉上有红楼之魂,这是迷信的说法,但是玉的出现让凡凡关注红楼梦,成为她的文学创作的转折点,有其特殊的意义。

多才多艺

有的时候,她仿佛觉得自己独自站在山崖边,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于是幻想自己在古代,“着青衣,立于崖边,容貌清秀,默无言。临风,袖袂飘举,貌深幽,态窈窕”(选自凡凡文作《清叟传》),虚幻自己的钟子期。

深夜,是她写作的唯一空间,人静之时,借助了黑夜的朦胧,浮现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之感,而忧虑变得十分感性;有时就像贾、林那样,对月嘘怀,临风洒泪。拜屈原、读李白,浪漫而不拘于形式的唐诗、哀婉而悲切的楚辞的熏陶也造就了她的诗文基调。有时在睡眠中也“入境”,梦里时常出现青山秀水、亭台楼阁等画面。

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绿屏》、《秋荷》、《雪》、《寒日》、《花开花落》、《春雨》、《此花需怜》、《叶》、《雪雾》、《月下佳人》、《上小楼》、《明眸》等诗文,先后在《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散文百家》及《诗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所以,凡凡以“才女”之美名而横空问世。

她的文字清新纯净有楚辞的凄婉之风,自成一派。她的诗词受到了很多书画家和作曲家的青睐,以书法、绘画、音乐等形式诠释她的诗歌,每位艺术家都有他们不同的理解,用不一样的艺术演绎。从自己的爱好出发,自大学以来,她学习了声乐、舞蹈、写意山水花鸟、京剧、楷书和古筝等,以此提高艺术素养。她的清新文化作品集和个人小说作品集《红楼不是梦》,获得第七届写作文化节一等奖。应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之邀,为之撰写了歌词。

张凡凡爱好书画艺术,曾得张海、张飙、苏士澍、王培东等名家的指导。其书画作品风格清秀隽永,意境高雅,富有诗意,别具一格。她学习声乐,得到金铁霖等名家的教导,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颇有造诣。她演唱的歌曲《月下佳人》、《上小楼》、《竹林小院我的家》获誉良多。

她说:“知识和艺术是学不完的,每天增益己所不能,人生才有意义。”

 

张凡凡绘画作品

       理论研究

张凡凡的文学作品发表后,有的读者议论,现在很少有这样清新纯净的文学作品出现,可以说自成一派。其风格清新纯净,在评论上也众云纷纷:古典派、复古派、仕女派、青衣派……。她认为自己的风格应称之为“清”派文学比较合适,因此,她将自己的构想写成了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并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相继又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

论文发表后,众多媒体对她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进行了报道与剖析。“意境”与“神韵”是清新作品之魂。

张凡凡利用空余时间在经贸大学学习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她意识到,清新文化的真正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纯正的艺术,不仅体现在文学方面,还应该拓展成文化,形成传统文化的创新理念,更广泛更深刻的发展就必须构建文化品牌,在现代的社会里实现真正的价值。2006年,她提出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自然、淳朴、和谐的企业文化,概括成真、诚、和、德四字特征,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这一构想在《企业研究》等媒体发表,得到了界内外学者的认同。

很多理论家和专家对清新文化各个方面也进行了理论研究。至此,清新文化理论体系逐渐构建起来。

多次会议铸造文化品牌

2005年以来,文学、书画、音乐、影视界部分知名人士一直关注清新文化,共识清新文化已在业界引起比较大的反响与共鸣。她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多次清新文化的会议。

起初,她创始清派文学是为了用自己的理念感染人,给不和谐、嘈杂的文坛吹进一股清风。当扩展为文化范围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不再孤独,有很多人的理解、关怀和支持,心中的社会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张凡凡书法作品

她也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刚开始有人不理解。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人说她傻,为了倡导和谐纯朴文化之风四处奔走,还自费开网站,付出精力财力太不值:“弘扬传统文化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那么卖力干吗?”“赔钱又赔精力,现在的人都追求名利,哪有人像你这样执着追求理想?打造传统文化品牌也非易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无论有多难,为理想奋斗是件幸福的事情。她说,“用才华感染人,用品质感召人,用真情感动人”,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清新文化顺应时代,它的价值会日益显现出来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最大的值得。20063月以来,张凡凡相继在《劳动午报》、《工会博览》、《消费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开办“凡凡清新文化”等栏目。栏目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纯正高雅、清新自然为风格导向,具体形式如清新书画、清新音乐、清新摄影、清新企业文化等表现形式不限让人们感受淳朴之风,丰富新时期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以媒体为纽带,她提出的清新文化理论顺应历史潮流,以纯正自然的理念将正直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团结在一起,给缤纷斑斓的文化长河注入一股清流。为了给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文艺家提供发挥才艺的平台,2003年她注册了三个域名。2009年她的网站国际域名被抢,但是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了赔偿,现在清派网仍然正常运营着。2010年,也许是苍天被她的执着感动,有人主动找到她,帮她在竞拍中重新获得了国际域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清新文化,越来越多的人给她的诗配书画、给她的诗谱曲等,有这么多人的支持和携手,她更有信心了。

20051月张凡凡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清新文化研讨会。

20059月,“第二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在第二届会上,与会各界知名人士对她发表的论文《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里提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清新文化折射出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

20068月,清新企业文化推介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她在会上作了《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的主题报道,清新企业文化的诞生无疑将成为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动力。这篇文章在《企业研究》杂志上发表。

20061118首届“和谐中国  清新文化”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基础,清新文化是一个流派,是和谐文化的方面军。一方面,宣传了构建和谐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为和谐文化发展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他这段话是准确的描绘了清新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2008126,第二届中国清新文化颁奖盛典暨第四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发扬十七大精神,坚持文化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扬起清正淳朴的文艺之风。

20085,奥运在即,地震灾情使得国人情系一处。为了鼓舞艺术家坚定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浓墨贺奥运 丹心绘河山”首届中国国际名家清新书画艺术作品展于2008518在北京拉开序幕,画展从516522为时七天。

200876,“浓墨贺奥运 丹心绘河山” 第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 (第三届颁奖会)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在京举行召开。会上,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安成信给清新文化创始人张凡凡颁发了和谐使者荣誉证书,对张凡凡为社会公益事业及和谐文化传播所作的有益工作予以表彰。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组织了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清新音乐是清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896,“人文奥运 和谐中华”庆祝北京奥运圆满成功大型书画活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名家清新书画艺术作品展在京举行,通过举行颁发证书仪式、爱心笔会等活动体现人文和谐奥运,激发艺术家爱国热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009711,“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六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暨第四届清新文化盛典在北京举行拉开序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回顾传统文化建国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研讨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为祖国60周年大庆献礼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0101212,“盛世阳光”第七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正本清源继承传统文化,革故鼎新促进盛世和谐。对为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艺术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表彰,并开展书画笔会、文艺演出等活动。

张凡凡有一颗赤子之心,她说她自己个人是不大喜欢竞争的,其原因是曾经读到一句古语:“圣人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无人能与之争。”她始终相信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抢不走,抢走了最终还会回来的。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做什么,个人存在要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并做到宠辱不惊、内心清静。自古以来,真正的文人同时具备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思想。

 

文化界的神话

张凡凡得到很多老领导、老前辈、名人名家的认可和支持,他们在组织活动、学习提高各个方面对她帮助。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照华、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安成信、韩国前总理李寿成、全国政协常委黄璜、中央党校副校长君如、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原秘书长郝盛琦、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等国内外各界领导、学者、文艺家给张凡凡和清新文化题词,对她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清新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对于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促进清新和谐社会风尚、繁荣提升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着渗透性的作用。

听到这里,“清新一派天仙地,丹心点点为国忧。”这位清新文化爱好者的诗句不由得让人心生同感。

张凡凡诗词选

 

十六字令

之一

清,风过无痕秀水平。竹留影,回首月初明。

之二

清,山水之间龙凤鸣。风不舞,看我倚天行。

 

菊比秋风凉,

风起一断肠。

双飞同如梦,

不舞也芬芳。

 

千古之恋

谁能逃过这千古之恋,相思泪迷茫了双眼。

人世间,情为何物,为何苦苦相恋。

残花舞,霜漫天,伊人断桥边。

青灯下,琵琶遮面,无语问苍天。

明月凝江雁归去,落花独立何人怜。

高山流水常在,千古叹息不变。

相见难,难相见,寒夜展转难成眠。

相见难,难相见。相见在梦里面。

明月凝江雁归去,落花独立何人怜。

高山流水常在,千古叹息不变。

千古情缘永不变。

 

作者:张凡凡

 

我们有同一个名字,

我们有同一个信仰:

中国龙!

 

挽起高山大河,

上天入地。

吞吐日月星辰,

呼风唤雨。

潜渊腾海,

志在苍穹。

威震四海,

德被天下,

你是中国龙。

 

挥毫点墨,

气势如虹。

读一读诗情画意,

看一看明月清风。

 

清音妙乐,

声如洪钟。

说什么天下第一,

道什么称霸群雄。

 

一身正气要做大英雄,

威武不屈我们是中国龙。

 

中秋月

回眸看,关山有月云海中。

太白豪情连万丈,浩然天地间;

飞花随风游,人在山外山。

我怀柳絮才,提笔胡笳文。

手把芙蓉披彩霞,玉颜仙袂挽清风!

山水怜我影,借来明月魂。

指点苍茫路,独羡四御和三清。

 

凌霄花

绿叶丛中有凤霞,凌云壮志在山崖。盘枝铮骨尤坚韧,任尔猛风狂走沙。

 

牡丹

香风窈窕姿,好雨洗凡尘。红玉得青露,天仙一太真。

 

 

张凡凡小说《红楼不是梦》

红楼不是梦(连载)

通玄观左边门柱上写着:“晨钟暮鼓,惊醒梦中人。”右边写着:“春风秋雨,迎来天外仙。”

三清殿的后墙上刻有几行字迹:“红楼一梦叶翩飞,

流入宫墙尤可追。

乌云密布疑无路,

乘舟自有清溪水。”黄昏,斜阳的余晖厚重如苍。

文字似乎没有任何脱落和磨灭,神像的金箔也一样。观音大士从不为世事烦扰,依然慈祥亲切、清秀端庄。木鱼的声音回荡在厅堂里,单纯而没有任何杂音,节奏均匀却又凝重。智善立在通玄观的厅堂里。翠髻高耸,眉如轻烟,面似玉琢。道服质朴,没有鲜明绚烂的花纹,并不华丽,却无法掩盖她的昂宇。她低垂着眼帘,隐藏淡淡的哀怨,神态娴静而庄重。

月光从明瓦天棚倾泻而下,落在她的背影上。轻烟笼罩,和月光一同将她保护。她想起弘远道长的话语。昨天,也就是这个时候,在这个神像前,住持弘远道长告诉她一切,关于她的一切。

道观,潜在凤翥龙翔之气,如同处于瑶池紫府。

道长教导她是在每天的晚膳之前。这天,她觉得道长的表情有些反常。

“智善,摊开你的右手。”弘远道长说。智善伸直了右手端正地放在了她的面前。她握着这只稚嫩的小手,在稚嫩的手上写了两个字。

“记住这两个字。”

“素兰?”智善疑惑不解。

“这是你母亲的名字。”

智善愕然。母亲?这是个俗家的称谓。在她的印象里,道长就是她的母亲。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摔倒在地上,住持把她抱起,掸去身上的灰尘。稍大一点,住持教她识字,背经文,诵读诗词。

等她懂事了,扬起头,问住持:“为什么我要背诵《大学》、《中庸》、诗词,而别人却不用?”

道长说:“因为你跟别人不同。”

“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等你应该知道的时候就

TAG: 红楼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