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张凡凡文章《扬起清新风气,开创文化繁荣新局面》发表于《中国艺术报》

    

扬起清新风气,开创文化繁荣新局面

张凡凡

党的18届一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清新风气,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中央作出关于精简会议、改进会风的规定,不摆放鲜花,布置的简洁、朴素、庄重、向上,不说空话、套话,一股清新务实的会风扑面而来。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抓作风建设,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倡导节俭,给人们带来清新风气。清新文化积极拥护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社会稳定和向上发展作贡献。清新文化坚守真理,以“仁爱正义、纯真高雅、清新自然”为宗旨,具有文艺作品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以标新立异、独特新颖的姿态不断提升人们的关注率,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让人们感受到淳朴之风,缓解人们来自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净化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            “清新”以中国文化为根基

“清新”的字指的是风格,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清的风格占据了文艺中的核心地位。""字,字典里的解释是:"纯净没有混杂;寂静;公正廉洁;单纯"等。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传统观念的主要源头。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种境界。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字。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是意境之魂。

 的概念首先是魏文帝曹丕提出的,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他的文气论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清气是正气。自此之后学者、官员、名贵一直是尊清贬浊,以清浊论人。因此,“清”也成为人物品评的重要标准。

没有思想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曾经撰写过一篇论文中提到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诗学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他还提到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我们把所有大师的作品拿来欣赏总结不难发现,这确实是绝对真理。可见,是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核心范畴。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这种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渐定型。在先秦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耳辨音声清浊。师旷鼓琴的故事,对《清商》、《清徵》、《清角》不同乐曲有具体描写。西汉张衡《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将清字与音乐给人的听觉印象联系起来,而清字同时成为形容音乐美的概念,直到后代一直沿用。六朝时用于文艺批评,到唐代诗论中,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但它的内涵直到明代评论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关的审美观。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文艺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文艺学中的重要位置。

是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核心范畴。可以这么说,它是中国人内心潜在的信仰。

字,是创新,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的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清新”的有三个含义。首先,字强调与时俱进。本就有出新的意思,与组合后更强调了出新、创新之意。创新有好的新也有坏的新,用“清”限定的“新”是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的,是好的“新”。其次,作为形容词大多是偏柔弱的,作为动词却是刚劲的,不清除污垢就不能“新”,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清新。比如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如果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毒气,人就无法活下去;如果自来水不是清水而是浊臭的污水,人们无法拿他洗衣做饭;如果大街是堆了垃圾,人们就无法行走,无法出门活动。道德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净化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精神倍增,不良的环境让人精神萎靡、躁动不安,甚至严重的危害社会。

 

二、“清新”是人民的呼声,时代的要求

著名学者、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曾撰文,清新文化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这里明确地提出了文艺工作要注意和重视“激浊扬清”问题。对于当前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而言,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是有鲜明针对性的。今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时间里,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同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甚至很龌龊的东西。这些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是社会存在,都会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包括反映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中来。文艺中势必会出现两种现象。不倡导清新就会影响时代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清新文化是时代的呼声。经过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方面已经大大改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在这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文艺作品者清,者浊,可谓泥沙俱有、鱼龙混杂。对此,广大群众非常不满意。因此,清新文化也是人民的呼声。清新文化正是应运而生的。

只有激浊扬清,清除这些不良不健康的因素,社会风气才能真正得到净化。这正是清新文化的社会价值所在。提倡清新文化就是激浊扬清,就是抵制文化的邪气,促进优秀文艺作品起到引领作用。这不但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人的高尚人格的塑造,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文学艺术不可偏离扬善抑恶的轨道,有必要提倡正面的道德观。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的深化,必然产生一些矛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偏离了道德方向的矛盾应该用道德和法律来进行引导和解决。解决矛盾是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商品化庸俗化倾向严重。文化拜金主义、一切以市场为取向导致了有些人不惜降低艺术品位来迎合读者和观众,用一些低级的内容和形式去捞钱,导致文化的庸俗化、恶俗化。只有扬起文化的清新之风,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文艺的商品化庸俗化才能得以坚决的遏止和纠正。

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完全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反对骄奢淫逸,崇尚节俭朴素,符合中国当代社会这种发展需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奢侈之风已经在很多领域蔓延,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也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反对投机钻营,提倡精神寻根,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固本强基的发展要求。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直面现实,精神寻根,就是要为群众说话,维护和捍卫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掠夺和损害。

最后,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反对媚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顺应了中国当代社会正在崛起的发展势头。当代有些文艺令人泄气、丧气,悲观、颓废。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界提倡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就是激浊扬清,抵制这种文化的邪气和暮气,促进那些优秀文艺作品起到引领作用。

 

三、清新文化就是倡导“清真”、“清正”、“清廉”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扬真善美的文化。

首先,清新文化力戒随波逐流,左右摇摆,甚至追逐狭隘利益,而是求真务实。清新文化虽然强调创新,但这个“新”不是一些沉渣的泛起,不是一些老旧的修补,而是追求真理。在这个只认强弱不认是非的时代,清新文化高举烛照人生、驱散黑暗的真理火把。一个人,只有选择了真理作为最高价值,才有与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和人格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真理而不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动力,才有可能引领全体人民战胜各种腐败,才有前途和希望。因而,在这个只认强弱不问是非的时代,只有求真务实的文化创新,才是“清新”的。

其次,清新文化是弘扬正气的文化。清新文化弘扬永恒正义,强调文艺作品反映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使偶尔反映正不压邪的现象,也要表现出邪恶势力必将没落的历史发展趋势。可是,有些作家艺术家却不是弘扬正气,而是热衷于渲染邪气,极力描写小人得志和正不压邪的历史发展趋势。过去,有些作家艺术家非常迷惘,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新生的未来的力量,而是拜倒在金钱这种可以颠倒黑白的力量面前。现在,不少作家艺术家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的新生的未来的力量。一些作品,我们感受不到正义力量终将战胜邪恶势力的历史必然趋势。这种渲染邪气的文化是和清新文化格格不入的。

再次,清新文化是绝眩惑求真美的文化。清新文化认为美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作家艺术家臆造出来的。因此,作家艺术家要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求真美,绝眩惑。可是,有些文艺作品却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这些所谓的“文艺家”不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是为了吸引“眼球”。清新文化坚决杜绝这种“眩惑”现象,追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美。

最后,清新文化是秉承公正、践行清廉的文化。一个社会只要是上升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廉公正的,人民就是和谐的。而一个社会只要是衰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腐败的,人民就是怨怒的。而倡导清廉的清新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反映,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清新文化是积极健康的文化。而当代恶俗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腐败文化,是当代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一种腐败文化。因此,清新文化就是抵制腐败,积极倡导仁爱正义、纯真高雅和清新自然。

 

四、清新文化是刚柔相济的文化

近年来,文艺界流行一种清新审美风尚。这种清新审美风尚反映了当代人对清新审美需求的强烈渴望,表现了当代人对清新文化生活的向往。而清新文艺则在吸收这种偏于柔弱的清新文艺的合理部分的同时,也容纳那些追求阳刚和崇高审美风尚的大清新文艺,提倡刚柔相济的文艺。

这种清新文艺追求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追求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这种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不是随意而任性的,而是无法至法的不露痕迹的自由境界。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所崇尚的艺术境界就是这种化境,就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

清新文艺还是丰富和明朗的和谐统一。正如荷花,虽然她出污泥而不染,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经过蝉蜕,她就不可能纯洁和清新。因此,清新文艺不是单一,不是没经风雨的一尘不染,而是久经风吹浪打后的凤凰涅槃。因而,“出淤泥而不染”不完全是“洁身自好”,还有在抵制和拒绝污泥的斗争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因此,清新文艺不是单纯,而是明朗;不是复杂,而是丰富。

清新文艺特别反对脱离内容的形式雕琢,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确,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有内容与形式都表明为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2/t20130218_169221.html 中国文艺网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中国文艺报 理论版 2013年2月18日 



TAG: 清新 文章 艺术
 

评分:0

我来说两句